[台灣-新竹] [ 三峽客專欄 ] 新與舊的交錯。新竹湖口老街


興起與衰落總是在四處此起彼落,
也許需要一段時間的轉換,也可能只是因為一個政策的決定,
讓新的挑戰落入繁華,而改變記憶的原貌。

湖口老街,一個被歷史遞予挑戰的紅磚古道,
用生與滅撰寫著我城故事,
述說蘊育生機所必然的死去與消逝。



湖口火車站,俗稱新湖口,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。

最有趣的是這裡計程車超級難叫,因為這裡有獨特的黑車文化,是一次十塊的廂型車接送,大約有兩台再輪跑新舊湖口的聯結。

我搭上去的時候有好多位買好菜的阿婆跟我一起搭乘。


附近有陸軍軍營,所以一路上超多裝甲車被載送。




當地的宗教信仰主要為在老街尾端的三元宮,主祀三官大帝,還供奉有觀音菩薩、媽祖、註生娘娘與伯公(即土地公)等神。

另外還有有幾座不同姓氏的家廟與天主教堂,天主教因教友人數減少,天主堂便在1993年停止活動,並閒置下來。直到後來大窩口促進會獲得文建會補助下,將閒置的天主堂改建成文物館,但去過兩次都不見其開放。



  「當時我們吳家人有很多來這裡開店,由於都集中在這一半邊,所以就被叫作吳半街。」幾位老湖口人開始回憶著斑駁的繁榮街景,這是大湖口地區的「舊」氛圍,被轉移到新車站的活絡「新湖口」給取代,而「湖口老街」的出現便是象徵了「湖口新街」的取而代之。一個地方能獲得發展,莫不根植於當地的有利條件,在從前,也許是一條通暢的河流,一個寬闊的海港,或者是地方官員的一廂情願,都能使一片死寂的莽原荒地一躍成為繁華的商業城鎮。而老湖口的發達也同樣有著背後的歷史故事。

  光緒十年,劉銘傳受命來臺主持政務,陸續推動幾項現代化公共政策,其中興建鐵路的規畫,決定了老湖口的誕生與茁壯。當時的鐵路路線僅限於基隆到新竹一段,工程自光緒十三年開始動工,直到光緒十八年,鐵道才舖設到老湖口。而在火車站設立之後,老湖口馬上受到四方注目,行旅的往來、貨物的運送,為此地注入了不少人氣。就那麼一瞬間,只有幾間廣東墾戶的荒涼地區瞬間成為重要的核心城鎮,到了火車更為方便的日據時代,湖口更是快速成長,辦貨與洽商得人潮絡繹不絕。一條又一條的新街不斷擴寬誕生,一條接一條成為一個大區域的商業城市。

  但是新舊必然相生相克,所有被稱為新的都註定要面對褪去光環的那一天。

  「清朝時期,鐵路路線原本是楊梅到大湖口,再經過紅毛田,後來由於這條路線坡度較陡,車頭至此往往拉不上來;再加上路基不穩,常常頻生事故,因此日方當局就決定,實施鐵路改道。」老站長細數過往。因為地質的安全考量,民國十八年(昭和四年),湖口車站正式結束了第一段旅程,搬到另一個適合的地方。從此,「新湖口」誕生,「舊湖口」也誕生了。

  三百公尺的紅磚老街,經由當地居民與政府總體營造之下,翻修老街牌樓、店亭、石板路與綠化工程,讓蕭條的老地方有了新風貌。湖口老街整體以記拜三官大帝的三元宮(客家人稱其為三元大帝,故名)為轉折點,區域呈現「L」型。廟北老街長約120公尺,長邊位於廟西,長約640公尺。建築多是大正時期磚造牆面,正面一樓為單拱一開間,二樓則開有三扇拱型或方形的窗戶。與其他同期老街相比,此處的騎樓與拱圈較為寬廣,而且外觀裝飾不多,可能與當地居民多為客家人有關相關,而這就可以和三峽老街有很大的差異對照了。


三官大帝,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堂、地府、海洋三界的「三官」之神:「天官」、「地官」和「水官」,閩南語俗稱「三界公」,客家話稱為「三界爺」,又稱「三元大帝」,三官大帝掌握了天堂、地府、海洋間的一切事項,是極為崇高的神祇。 民間寺廟皆與玉皇上帝一同祀奉。

道教對三官大帝的完整名稱為: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,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,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。民間最普遍的說法,認為天官大帝為堯,地官大帝為舜,水官大帝為禹三位賢君。






走在平日寧靜的老街上,感觸非常獨特。

這裡不像是其他地方的老街,他多了不少直樸於市井巷間。這裡的老屋內住的是真實的在地居民,而非後來遷入的商家或新住民,你偶而還能聽到幾句客家話,再討論今天白天隔壁家所遇到的小事,和早晨沒買到的那幾道菜。

這裡的商家依然很生活化,也許有的對象是觀光客,但依然有很多是針對當地居民開設的店。

這一天清早,廟前放著大龍炮,從三元宮前廣場放到老街頭。沒有觀眾,只有虔誠的信徒與神明本身,以及幾盞紅燭嬝繞。

這樣的老街同樣吸引著追求真實的我。







地址:
新竹縣湖口鄉
開放時間:
無管制
交通資訊:
【大眾運輸】
搭乘火車到湖口火車站以後,轉搭公車與黑頭車多班可抵達。
【自行開車】
就位於台一線上,有很多地方可以停車。


留言

  1.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您好!好漂亮的相片是否可以分享您的湖口老街照片?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